一.術語
1.消毒劑:用于殺滅介質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符合消毒或滅菌要求的化學藥品。消毒劑被用于許多領域。我們稱之為“醫院消毒”,殺滅醫院環境和介質中的病原微生物。
根據殺菌效果,化學消毒劑可分為高效消毒劑,如戊二醛、過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氯消毒劑、環氧乙烷等。中等效力的消毒劑,如乙醇、異丙醇、苯酚、碘伏等。低效消毒劑,如苯扎氯銨、苯扎溴銨、氯己定、氯羥苯基醚等。
2.消毒劑:指能殺滅介質上所有微生物,使其達到滅菌要求的化學藥品。一般來說,滅菌劑的標準是能不能殺死細菌孢子。
3.抗菌:過去在醫院消毒領域,抗菌是指對活體組織表面,即活體皮膚和粘膜的消毒。進入人體組織和血液的抗菌藥物不屬于此范圍?,F在,抗菌的定義擴大了,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殺死細菌或阻礙細菌生長、繁殖和活動的過程,都可以稱為“抗菌”。特別是在不區分消毒還是抑菌的情況下,對微生物的作用稱為抗菌,如抗菌涂層、抗菌紗布等。
4.防腐:防腐是指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殺滅或去除或抑制無生命生物體內的微生物,防止其腐爛的處理。例如用甲醛處理動物組織樣本。
5.抑菌:抑菌是指細菌停止生長繁殖的處理。有些化學物質是用來處理細菌,使其停止生長繁殖,而這種物質一旦脫離與細菌的接觸,給了細菌生長的必要條件,被抑制的細菌就能恢復生長繁殖,這在消毒效果檢測中尤為重要。
這些定義有的是絕對的,有的是相對的,要辯證看待。
6.殺菌劑量:化學消毒劑的殺菌劑量包括兩個因素,一是消毒劑的濃度,二是作用時間,兩者是相互聯系的。濃度的降低可以通過延長作用時間來補償,作用時間的降低可以通過增加濃度來補償。兩者都有一定的限度,但超過一定限度,就不適用了。殺菌劑量與藥物濃度在一定范圍內呈正相關。
二、常用化學消毒劑及用法介紹
1.戊二醛:
(1)無色或淡黃色液體,有醛的氣味,易溶于水和醇。戊二醛溶液在酸性條件下穩定,但在堿性條件下不穩定。pH為6時,單體戊二醛開始聚合;當pH值達到9時,它迅速聚合成聚合物。pH 7.5~8.3的戊二醛溶液通常在2周內逐漸減弱其殺菌活性。在pH 4.0~9.0范圍內,戊二醛的殺孢子活性隨pH的增加而增加;當pH > 9時,戊二醛迅速聚合,殺菌作用迅速喪失。
戊二醛對有機物的殺菌效果小于其他消毒劑。
表面活性劑對戊二醛的殺菌活性有協同作用。
戊二醛可刺激和致敏人體皮膚和粘膜,尤其是呼吸道粘膜??墒菇M織凝固,影響肉芽組織再生。工作場所空氣中容許濃度為1mg/m3。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腐蝕金屬。
(2)應用
有三種常用的戊二醛溶液:
①加有0.25%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的酸強化戊二醛2%戊二醛水溶液,pH 3.2~4.6,具有良好的殺菌和病毒滅活效果,對細菌芽孢的殺滅效果不如堿性戊二醛溶液。酸性戊二醛溶液穩定性好,室溫下可保存18個月。2%酸強化戊二醛可直接用于物品的浸泡消毒或滅菌。
②中性戊二醛通過加入酸性戊二醛和碳酸氫鈉將溶液的pH值調節至中性。穩定性好,室溫下可使用3-4周,可用于物品的浸泡消毒或滅菌。
③堿性戊二醛2%戊二醛溶液用碳酸氫鈉調至pH 7.5 ~ 8.3,溶液不穩定。室溫放置2周后,pH隨時間增加,戊二醛濃度下降,殺菌效果明顯減弱。
堿性戊二醛主要用于耐熱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特別是國內的內窺鏡消毒滅菌。2%戊二醛溶液滅菌時,浸泡10h;;消毒時,浸泡20min。
(3)注意事項
①戊二醛不適合用于餐具、皮膚、粘膜和環境的消毒。
②對金屬有腐蝕性,使用前應添加防銹劑。
③對皮膚和粘膜有刺激性。操作時應戴橡膠手套,以防濺入眼睛。應在通風良好的室內操作,防止吸入,注意個人防護。
④醫療器械消毒前應徹底清洗、干燥、消毒。消毒后,殘留的戊二醛要用無菌水沖洗,特別是含表面活性劑的復方戊二醛消毒劑。
2.鄰苯二甲醛
鄰苯二甲醛(OPA)是一種高效消毒劑,具有明顯的殺菌活性。鄰苯二甲醛是淡藍色液體,pH7.5,含0.5%鄰苯二甲醛。其殺菌力、殺菌速度、穩定性和毒性均優于戊二醛。能在5分鐘內殺死分枝桿菌,細菌數量減少5個對數值。OPA在pH 3 ~ 9時非常穩定,無味,對鼻眼黏膜無刺激,使用前無需活化,與各種材料的相容性好。其缺點是對蛋白質有顯色作用,價格比戊二醛貴。
3.過氧乙酸
(1)特點
過氧乙酸又稱過氧乙酸,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呈弱酸性,易揮發,有刺激性,易溶于水,不穩定,易分解。重金屬離子可加速其分解,最終降解產物為氧氣和水。過氧乙酸是一種強氧化劑,具有強腐蝕性和漂白作用。
過氧乙酸是一種廣譜高效的消毒劑,具有快速殺菌作用。
(2)毒性和副作用
0.2%溶液對皮膚無刺激,但長期接觸可使皮膚粗糙;≥0.5%的過氧乙酸溶液對皮膚和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甚至引起灼傷。它能腐蝕碳鋼、銅、鋁和其他金屬、大理石和水泥地面,并能漂白或褪色織物。
3)應用
二元過氧乙酸的包裝:冰醋酸加催化劑為一包,雙氧水為另一包。使用前,將兩種液體混合均勻。一般靜置或24小時后可產生18%的過氧乙酸。使用前應測定過氧乙酸的濃度,根據有效成分的含量配制應用液。
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一般醫療器械用0.1%過氧乙酸溶液浸泡15min即可消毒;對肝炎病毒和結核分枝桿菌污染的物品進行消毒,并在0.5%過氧乙酸溶液中浸泡30分鐘。消毒后的醫療器械在使用前應該用無菌蒸餾水沖洗。
(4)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①過氧乙酸應儲存在通風陰涼處,使用前應測定有效含量。稀釋劑在室溫下不應儲存超過兩天。
②過氧乙酸能腐蝕金屬,所以要用塑料容器包裝。避免與堿或有機物混合,以免爆炸。
③高濃度溶液刺激性強,不能接觸皮膚。如果意外濺出,立即用清水沖洗。
④物品浸泡消毒后,及時用清水沖洗殘留消毒劑。
4、含氯消毒劑
是指一種溶于水,產生次氯酸的消毒劑。該消毒劑具有殺菌譜廣、殺菌速度快、價格低廉、使用方便等優點。缺點是對人體、皮膚、粘膜有刺激性,對織物有漂白作用。大多數產品對金屬有很強的腐蝕性。該類產品為我省現有消毒劑之一,常見產品有:優氯凈、漂白粉、533含氯消毒劑、金星消毒劑、佳順消毒劑等。值得注意的是,含氯消毒劑的有效含量因產品而異,其濃度以有效氯含量表示。比如優氯的濃度是60%,而金星的濃度只有1%,所以用的時候稀釋比例差別很大。液體中有效氯的濃度多以mg/L表示,含氯消毒劑多用于傳染病患者排泄物、環境、表面、餐具、醫療用品、醫院污水等的消毒。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和噴灑。劑量請參考下表:
消 毒 對 象 | 有效氯濃度(mg/L) | 用 量 | 作 用 時 間(min) |
污染物品 | |||
結核桿菌 | 1000 | ---- | 45 |
肝炎病毒或HIV | 1000 | ---- | 30 |
細菌繁殖體、一般病毒 (一般醫療用品消毒) | 500 | ---- | 15~30 |
細菌芽胞 (醫療用品滅菌) | 2000 | ---- | 60~120 |
一般環境表面 | 500 | 100~300ml/m2 | 15~30 |
污染環境表面 | 1000 | 100~300 ml/m2 | 60~120 |
餐具 | 250 | ---- | 15~30 |
醫院污水 | 30~50 | 作用2h后余氯≥3.5mg/L (一般醫療機構) 作用2h后余氯≥6.5mg/L (傳染病醫院) | |
糞便、嘔吐物 | 25000~50000 | ---- | 120 |
尿液 | 5000~7500 | ---- | 120 |
傳染病人用過的便器 | 2000 | ---- | 30~60 |
5.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消毒劑有液體和粉末兩種劑型。通常以二元形式包裝,即活化劑(檸檬酸、鹽酸等。)和綠泥石分開包裝。使用前,將兩種包裝的內容物混合,10分鐘左右即可按比例稀釋。
二氧化氯有強烈的氯味,對呼吸道粘膜有明顯的刺激性,對金屬有強烈的腐蝕性,對織物有漂白作用。
二氧化氯溶液可以殺死細菌繁殖體、真菌、病毒和細菌孢子。
二氧化氯在醫院消毒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和噴灑。
①浸泡法:將清洗干燥的待消毒或滅菌物品浸泡在裝有二氧化氯溶液的容器中,蓋上蓋子。用二氧化氯含量為100 ~ 200毫克/升的消毒液浸泡30分鐘,對細菌繁殖體污染的物品進行消毒;;對肝炎病毒和結核桿菌污染的物品進行消毒時,用二氧化氯含量為500毫克/升的消毒液浸泡30分鐘;;將被污染的物品浸泡在二氧化氯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液中30分鐘,用細菌芽孢進行消毒。
②擦拭法:用擦拭法對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進行消毒。消毒的濃度和持續時間與浸泡相同。
③噴灑法:將二氧化氯含量為500mgL的消毒液均勻噴灑在一般污染表面,持續30分鐘;;在被肝炎病毒和結核桿菌污染的表面,均勻噴灑二氧化氯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液60分鐘。
非典期間,深圳曾用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要現配現用,要用水溶液消毒。激活后,不宜以原液的形式對空氣進行消毒。
目前醫院污水消毒普遍采用二氧化氯,消毒過程由設備實現自動化。消毒0.5h后,總余氯在綜合醫院應≥2.5mg/L,在傳染病醫院應≥4.0 mg/L。
6.碘伏、酒精、洗必泰等
這些產品多用于皮膚和黏膜消毒。
目前,衛生部已對皮膚黏膜消毒用產品做了相關規定:
①有限的法規
皮膚消毒液:戊二醛≤0.1%,洗必泰≤4.5%,苯扎溴銨,苯扎氯銨(新潔爾滅和新潔爾滅)≤0.5%,三氯生(玉潔新和DP300)≤2.0%。
黏膜消毒液:戊二醛≤0.1%,洗必泰≤0.5%,苯扎溴銨,苯扎氯銨(新潔爾滅和新潔爾滅)≤0.2%,三氯生(玉潔新和DP300)≤0.35%。
(2)達到消毒效果時間的規定:
注射、衛生洗手和消毒≤1min;手術洗手,皮膚黏膜消毒≤5min。不能批準超時產品。
7.臭氧
臭氧,也稱為三氧化物,分子式為O3,是一種強氧化劑。臭氧極不穩定,常溫下可分解成氧氣,分解后無殘毒。半衰期與溫度有關。觀察電解產生的臭氧水溶液(濃度19mg/L),其半衰期為132min4℃時。半衰期為27分鐘;20℃時;30℃時半衰期為6分鐘。
臭氧不能裝瓶儲存,但通常是就地生產,立即使用。通常使用不同工作原理的臭氧發生器來產生臭氧,紫外線法也用于產生臭氧。
臭氧廣泛應用于醫院消毒領域,用于空氣消毒和怕濕物品的表面消毒,如空氣消毒。臭氧濃度為30mg/m3,15min后可殺滅90%以上的自然菌。在相對濕度≥70%的條件下,消毒效果較好;表面消毒,臭氧濃度60mg/m3,相對濕度≥70%,作用60min。例如床單元消毒器。臭氧的消毒能力與產品中產生的臭氧量密切相關。如果臭氧對微生物的滅活劑量不足,不能通過延長作用時間來彌補。
臭氧對人也有害??諝庀緯r,必須在無人的情況下密封,室內相對濕度可以加濕,達到更好的消毒效果。消毒后,至少30分鐘,人可以進入。臭氧在人體空氣中的嗅覺濃度為0.02~0.04mg/L,毒性閾值濃度為0.3 mg/L,吸入臭氧后可引起呼吸加速、變淺、胸悶等癥狀。,然后脈搏加速、頭痛、肺氣腫,嚴重者甚至死亡。臭氧的容許濃度為0.2毫克/立方米。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使橡膠制品變脆、變硬,加速老化。使銅出現綠色銹斑,織物漂白等。
8.具有高氧化還原電位的酸性水
日本在80年代開始研究,酸性電位水的發生器在90年代投入市場。該機可將自來水或含少量鹽(一般含鹽量為0.05%質量)的純凈水變成pH值為2.3~2.7、ORP為1000 ~ 1200mV、有效氯約為50 mg/L的溶液,該溶液可殺滅細菌繁殖體、病毒、細菌芽孢等。,具有強效快速殺菌作用。這些水在封閉的容器中可以儲存一個月,但在開放的容器中只能儲存三天。
氧化還原酸電位高的水可替代2%戊二醛用于內鏡消毒。但是有機物對它的影響很大,所以強調不能重復使用,要水洗。在沒有有機物的情況下,1 ~ 2分鐘即可殺死細菌的繁殖體,20分鐘即可殺死細菌的孢子。
9.環氧乙烷
它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在室溫下可以氣化成氣體。易燃易爆,在空氣中濃度達到3%時容易爆炸。環氧乙烷穿透力強,能穿透聚丙烯、聚乙烯薄膜、紙張、玻璃紙等。
環氧乙烷的殺菌濃度為450毫克/升和800 ~ 1200毫克/升..環氧乙烷滅菌時,要求嚴格控制相對濕度55%~65%,溫度50℃~55℃,作用時間6h。
注意:環氧乙烷滅菌作業場所應配備防火防爆設施,通風良好,空氣中環氧乙烷含量應低于2mg/m3;;醫院用環氧乙烷滅菌物品的殘留量應小于10毫克/升..
三、消毒劑使用原則
1.進入人體無菌組織或器官或接觸受損皮膚、黏膜的高風險設備,必須使用高效消毒劑。僅接觸粘膜,不進入無菌組織或器官的中等危險性器械,可使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劑。僅接觸皮膚和黏膜的低風險器械可選擇低效消毒劑。但特殊情況下需要特殊對待。還應根據不同病原體的抗性特點,選擇相應殺菌力的消毒劑。
2.根據不同的消毒對象,選擇不同的作用時間和有效濃度。
3.你要了解消毒劑的理化特性和有效使用期。有揮發性或易分解者,宜新鮮配制,密封避光。
4.消毒物品表面的有機物會影響消毒劑的消毒效率。原則上應該是消毒→沖洗→滅菌。如果有機物量較大,應加大劑量或延長消毒時間。
5.在醫院滅菌方法的選擇上,有一個基本原則,凡是能用熱力滅菌的物品,都要先用壓力蒸汽滅菌。
四。消毒效果的監測
1.藥物濃度的測定:通過測定消毒劑原液,或使用中,或消毒后(連續浸泡,污水消毒等)應用溶液的有效含量來確定消毒效果。),結合專業知識和消毒程序(方法、時間)。
2.自然菌的監測:化學消毒后,通過微生物學監測(菌落總數、致病菌、無菌等。)的消毒對象,可根據GB15982-1995判斷消毒是否達到目的,也可通過觀察對自然菌的殺滅情況來判斷。滅菌率≥90%為合格。
3.人工污染的監測:根據消毒的要求和目的,將人工污染樣品與消毒對象一起進行消毒,通過監測人工污染樣品的消毒效果(殺滅率≥99.9%、100%或無菌)來判斷消毒效果。
注意:中和劑應考慮在上述2和3點。